====== 尖晶石(sipnel) ======
尖晶石在几个世纪以来,大多数都被误认为是蓝宝石或红宝石,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特性,并且存在相机的地质矿床中。英国皇冠中间那颗具有历史意义的5.08厘米的“黑王子红宝石”直到最近才被 确认为是尖晶石。尖晶石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,质地比蓝宝石略软,但仍然有莫氏硬度8,非常耐用。
尖晶石最早知道是用作装饰品,在阿富汗的佛教墓穴中发现。在英格兰发现了蓝色尖晶石,可以追溯到罗马占领时期(公元前51年至公元400年)。
{{:宝石百科全书:polished-spinel.png?nolink&200}}\\
裸石 {{:宝石百科全书:86977-ency.png?nolink&200}}\\
原石
===== 基本信息 =====
|尖晶石||
|化学成分|Mg(AI2 O4)氧化镁|
|晶系|立方体|
|晶体习性|八面体,接触孪生|
|解理|不完善|
|断裂|贝壳状,不均匀|
|硬度|7.5-8|
|颜色|无色、红色、粉色、绿色、蓝色、紫色、棕色、黑色|
|光学性质|各向同性|
|折射率|1.712-1.736|
|双折射|无|
|色散|0.026|
|比重|3.58-3.61|
|光泽|玻璃光泽|
|多色性|无|
|生辰石|8月|
|周年日|22周年|
===== 名字起源 =====
1779年,让.德梅斯特(jean demeste)以拉丁语“spinella”(小刺)命名,暗示了尖晶石尖锐的八面体晶体。
| 巴拉斯红宝石 | 玫瑰红尖晶石的旧称。 |
| 绝地武士尖晶石 | 这些尖晶石样品产自缅甸曼辛,其颜色从明亮的霓虹粉红色到红粉红色,被缅甸和泰国珠宝商誉为“绝地”尖晶石。 |
| 蓝小妖 | |
| 钴尖晶 | |
| 马享盖 | |
| | |
| | |
| | |
===== 4C =====
==== 重量 ====
==== 净度 ====
==== 颜色 ====
尖晶石的颜色:无色、绿色、蓝色、红色、黑色、粉色、紫色。
尖晶石的颜色成因: Cr 3+ - 红色、粉色 Fe 2+ - 蓝色、紫色 Fe 2+ + Co 2+ - 深蓝色 Fe 3+ - 绿色
{{::3074611bdbd6489b801c56e458462be8.jpg?nolink|}}
==== 切工 ====
===== 产地 =====
宝石级尖晶石的主要产地是缅甸、斯里兰卡、坦桑尼亚、马达加斯加、越南和塔吉克斯坦。
泰国(仅黑色)、巴基斯坦、肯尼亚、南非和巴西也有发现。
===== 伴生石 =====
===== 岩石学 =====
岩石中的成分以红色标记
{{:20240623125143.jpg?nolink&661x605|20240623125143.jpg}}
===== 合成 =====
尖晶石通过Verneuil(火焰熔融法)、熔剂熔融法和 Czochralski(提拉)法合成的。
==== 火焰熔融法 ====
火焰熔融合成尖晶石自1908年开始(在制造合成刚玉时偶然发现),直到1930年才开始商业化销售。
==== 熔剂熔化 ====
合成尖晶石首次商业化始于1980年,用这个方法可以追溯到1848年法国化学家。
自1989年以来,这种合成尖晶石大量出现在市场上。
==== 提拉法 ====
20007年用提拉法生产了红色~粉红色的合成尖晶石。
===== 优化处理 =====
==== 填充 ====
尖晶石如果表面有裂纹,会用无色油、树脂、玻璃等填充裂纹,降低可见度。
各种报告表明,宝石处理师在尝试加热尖晶石。截至2012年,只有一些报告,处理后的大部分变化似乎是由于某些样品的清晰度略有改善。可以通过参考 405 cm -1处拉曼线宽的加宽和荧光中的 R 线宽度来识别加热的尖晶石。
===== 照片 =====
===== 时间线 =====